曾有人把因斯布鲁克称为奥地利最美的小城,因为它有山也有水。
山,是阿尔卑斯山;水,是因尼河。
由小城向上仰望,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,像个耸立着的白头巨人,它近在咫尺,却又高不可攀。
因尼河呢,源源流经全市,把小城中分为二。河边普植柳树,哀哀垂泪,偏偏因尼河水流湍急,哗啦啦的水声,把柳的呜咽,全掩盖了。
最叫人难忘的,是沿着因尼河而建的那一幢幢美若童话的尖顶的屋子。粉红、鲜红;米黄、深黄;铁灰、蓝灰;鹅绿、嫩绿;各色杂陈,鲜亮美丽。人间所能找到的色调,全都集中在这儿了。
人口十余万,然而,白天晚上,听到的,似乎只有潺潺的水声。车子滑行无声而汽笛不响;人们走起路来,步履轻盈;说起话来,语音细柔。在这种醉人的宁静里,恐怕一旦雷从天上来,全城居民都会变作惊弓之鸟。
好食、好眠,一宿无话。
次日一早,被附近座座教堂大大小小轮流作响的钟声唤醒。躺着享受那悠远、清越的钟声,好久好久都不愿起身。
起身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去买票坐缆车,上那高达七千余公尺的阿尔卑斯山,一睹雪山美景。
上、上、上,愈上愈高。
终于,来到了雪峰之上。
第一个感觉是:很静很静。实在是太静了,静得我整颗心都变得虚虚晃晃的,好似找不到安放的地方。
雪,一大片一大片趴在那儿,纹风不动,好像已在山头卧了千万年,成了“雪精"了。
雾气,像深山里的幽灵,一忽儿东,一忽儿西;时隐时现,出没无常;山峰雪景在这一分钟明明还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让你看,下一分钟呢,山不见,雪不见,最可怕的是:连你自己,也整个地不见了。一切的一切,都隐没在虚无飘渺的雾气里。
遂想起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这两句诗。
怪的是:人踪灭,然而,鸟不绝。
许许多多的鸟儿在飞翔,一群群地来,又一群群地去。来时无声,去时也无声,留在雪地上的,只是来而复去的黑影。黑影停驻不住,只因为那雪太滑。
这是一个静的世界,但同时也是动的世界。静的是声音,动的是雾气。动与静,奇妙地相互配合,交织成一个叫人毕生难忘的景致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理解与分析
请透过 http://tinyurl.com/3j648zn 完成以下的问题。
1、你如何理解“它近在咫尺,却又高不可攀”?
2、“好食、好眠,一宿无话”指的是什么?
3、为何作者说“一旦雷从天上来,全城居民都会变作惊弓之鸟”?